近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顯示,“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的發布,以及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后,銀行理財市場出現諸多積極變化。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黨委委員、副總裁管圣義告訴記者:“《報告》顯示,2019年銀行理財資金投向債券資產達到59.72%,再加上投資非標債權資產、股權資產等,銀行理財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比重大約在70%。”
同時,理財子公司在2019年開始陸續登場,
重慶立信認為,由于沒有歷史包袱,理財子公司可以“輕裝上陣”,未來也必將在健全、規范理財市場健康發展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銀行業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穩健增長。2019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4.73萬只,存續余額23.40萬億元,同比增長6.15%。同時,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力度不斷加大。2019年,凈值型產品累計募集資金50.96萬億元,同比增幅67.49%。2019年末,凈值型產品存續余額10.13萬億元,同比增加4.12萬億元,增長68.61%。
“‘資管新規’發布之初,銀行業理財市場不乏迷茫的聲音。但在找準方向并向凈值化管理轉型后,銀行業理財市場開始漸入佳境。”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登記部副主任張錦認為,凈值型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和存續余額在2019年實現雙升,尤其是募集資金同比增幅高達67.49%,存續余額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已達43.27%。應該說,這一組數據清晰傳遞出銀行理財回歸資管業務本源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在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黨委委員、副總裁張世杰看來,銀行業理財市場出現了積極變化:一是同業理財規模與占比持續“雙降”。2019年末,同業理財余額0.84萬億元,同比減少0.38萬億元,降幅為31%;占理財產品余額的3.59%,同比下降1.67個百分點,較2017年初的高點23%下降逾19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銀行同業風險。二是理財子公司初具規模。2019年,5家國有大型銀行子公司發行理財產品余額合計0.8萬億元,且均為凈值型產品。
同業理財規模持續壓降,也說明了“資金空轉”正明顯減少。張錦表示,自2017年全面開展“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以來,監管部門嚴控交叉金融風險,治理成果顯著。
“銀行理財經過調整,逐漸適應監管要求,實現了平穩發展。”中郵理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麗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運作模式愈發規范,理財子公司設立有助于強化資管業務的交易主體地位,實現風險管控和風險隔離;二是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披露頻率、披露內容、披露方式等進一步優化;三是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加強,在發行和銷售理財產品時對投資者進行了分類;四是產品凈值化加速推行,剛性兌付風險被逐步打破,無風險收益率水平逐步下降,有利于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