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務數據分析這個角度來說幾個難點,這個是批貸挺重要的一個方面。重慶立信
一、傳統財務分析有局限
有些財務分析是時點截面,企業經營是動態的,這個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導致貸前審核內容和貸中、貸后跟蹤脫節。
脫離了宏觀調控,行業經營等內容,單純堆砌這個指標那個比率是沒意義的。
二、分析數據來源
以會計處理來說,手工做賬先不談,使用ERP軟件取數分析,數據接口如何打通,用友金蝶等不會直接開放接口。拖庫倒是簡單,問題是拖來了數據,如何判斷真帳套假帳套?
三、現有的分析體系,財務一個維度是判斷不了值不值得放貸的OK,有人說,那我們引入第三方數據源做交叉比對,比如稅務報表、銀行流水、央行征信系統、紅盾個人信息、工商局系統等。問題是坑爹系統不互聯,全是一個個信息孤島。打通抓取就能愁死一片人。還有人說這些官面的數據拿不到就拿不到吧,我直接抓社交數據或者電商數據,這是個思路,國內外都有公司探索,但也僅僅是探索,這些非主流分析維度銀行等認不認是個大問題。
也有人喜歡在財務一個維度里面做文章,縱向深挖分析,這倒也行,一般是三個方向(1)數據邏輯判斷
(2)傳統財務分析建模
(3)行為分析
(1)和(3)是最有價值的,可惜國內有人知道也不會詳細說,這是未來忽悠風投的金礦。
四、人的因素
1.信貸專員是有KPI考核的,信貸專員為了搶優質項目與客戶合謀造假?這又回到了數據真假判斷的問題上,只能建模找出數據疑點,給一個大致評分區間,不能給出真或假的絕對判斷,采不采納這個評分標準是人來判斷的。
2.如何讓企業同意定期上傳數據,很多財務電腦是不聯網的。企業憑啥為了貸款把財務家底全部暴露?國內資金來源廣泛,企業不一定在某家樹上吊死;那些逼不得已開放財務數據的企業,放貸人敢貸款嗎?
3.類似渾水這種深挖證據鏈的方式很多人很推崇。關鍵是放貸收益和成本、時間、人力要匹配。息差收入100萬,中美往來機票5萬,住宿30萬,探子被當地工廠送山西煤窯(撈人打點30多萬)。。。
4.這塊的研究對人員要求很高,至少要了解銀行系統、支付系統、稅務系統、工商系統等等。資深信貸專員、財務分析理論派、有實戰經驗的會計、數據挖掘人才、ERP廠商人員等等。你分析的維度越多,需要的業內專家越多。這不是請幾個CPA或者做過銀行系統的研發就能搞的定的。
綜上:光財務一個維度就有這么多難點,怎么自動起來,只能靠人堆啊。題主的想法有很多人都考慮過,誰能把整個鏈條串起來自動化,或者切個小口子做深,都有可能拿到投資。重慶立信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