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經濟發展,中央和地方政府一般都會出臺一些鼓勵扶持企業的政策,其中財政補貼方式(包括資金獎勵、貼息、保險補貼、擔保補貼、補助等)最為普遍。那么企業收到財政補貼收入該怎么花,才最省稅?重慶立信
一、適用稅收政策
(一)企業所得稅政策
1、符合財稅〔2011〕70號文件規定條件的財政補貼收入,可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但不征稅收入形成的支出(含費用和資產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不征稅收入在5年(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繳回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部分,第六年應計人當年應稅收入總額,用于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3、不符合財稅〔2011〕70號文件規定條件的財政補貼收入,應作為應稅收入,其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二)增值稅政策
1、依據《增值稅暫行條例》、財稅〔2016〕36號文對增值稅征稅范圍的規定,與增值稅銷售行為無關的財政補貼,不屬于增值稅應稅收入。(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3號文也規定,納稅人取得的中央財政補貼,不屬于增值稅應稅收入)。
2、財政補貼收入用于支出,如果相關進項稅額用于財稅〔201636號第二十七條規定不得抵扣項目的,則不可以抵扣。
二、省稅支招
(一)支出用于研發費用享受加計扣除優惠
符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條件的企業,取得財政補貼時可以選擇放棄作為不征稅收入,改為應稅收入,這樣不僅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而且可以享受加計扣除優惠。
1、財稅〔2015〕119號規定,除“煙草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娛樂業、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行業外,企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包括: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無形資產攤銷、新產品設計費、新工藝規程制定費、新藥研制的臨床試驗費、勘探開發技術的現場試驗費以及其他相關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本年度實際發生額的50%,從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在稅前攤銷。
2、財稅〔2017〕34號規定,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的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研發費用,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二)支出用于支付殘疾人工資享受加計扣除優惠
支出用于殘疾人工資的,企業取得財政補貼時可以選擇放棄作為不征稅收入,改為應稅收入。財稅〔2009〕70號規定 ,企業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
(三)支出未用于不得抵扣項目的,其增值稅進項稅額允許抵扣
支付用于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如果未用于財稅〔2016〕36號)二十七條規定的抵扣項目,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包括:
1、未用于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其中涉及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僅指未專門用于上述項目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包括其他權益性無形資產)、不動產。
2、未用于納稅人的交際應酬消費屬于個人消費。
3、未用于購進的旅客運輸服務、貸款服務、餐飲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娛樂服務。
(四)財政補貼作為不征稅收入處理,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稅務檢查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企業財務人員容易將財政補貼收入與免稅收入混淆,加之對政策不熟悉、人員換崗交接以及不征稅收入調整期(60個月)較長、容易遺忘等原因,未及時對不征稅收入形成的支出和未使用不征稅收入進行后續納稅調整,而被稅務機關查處。因此,對將財政補貼作為不征稅收入處理的企業,建議如下:
1、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
2、在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時,不征稅收入應作為納稅調減處理,不征稅收入形成的支出(含費用和資產的折舊、攤銷),作納稅調增處理。如果支出涉及以后年度的,應建立專門不征稅收入與支出臺賬,便于提醒財務人員在支出發生年度進行納稅調整。
3、稅務崗位人員換崗時,應將不征稅收入及其支出臺賬列入工作移交范圍。
4、不征稅收入未用于支出的,比如沖減關聯企業間往來款項的,應在取得收入的第六年計人當年應稅收入總額。
(五)財政補貼收入核算方式對大企業關聯交易的影響
依據《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試行)》(國稅發〔2009〕2號)規定:“實際稅負相同的境內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只要該交易沒有直接或間接導致國家總體稅收收入的減少,原則上不做轉讓定價調查、調整。”
因此特定情況下,財政補貼收入是作為不征稅收入核算,還是作為應稅收入核算會對企業當年的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計算產生影響,從而對稅務機關檢查企業下列關聯交易事項產生重要影響:
1、有形資產的購銷、轉讓和使用,包括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機器設備、工具、商品、產品等有形資產的購銷、轉讓和租賃業務;
2、無形資產的轉讓和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權、版權(著作權)、專利、商標、客戶名單、營銷渠道、牌號、商業秘密和專有技術等特許權,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或實用新型等工業產權的所有權轉讓和使用權的提供業務;
3、融通資金,包括各類長短期資金拆借和擔保以及各類計息預付款和延期付款等業務;
4、提供勞務,包括市場調查、行銷、管理、行政事務、技術服務、維修、設計、咨詢、代理、科研、法律、會計事務等服務的提供。
由于不征稅收入政策的本質是延期確認收入,其稅會差異屬于時間性差異,最終對應納稅所得額是沒有影響的。因此,企業對財政補貼收入的稅務處理,因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在作為不征稅收入或應稅收入二者中進行選擇。如果選擇作為不征稅收入,對后期的支出與未使用的收入,應在5個納稅年度內保持持續關注,否則會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以滯納金為例,每日萬分之五,每年就是18%,5年就是90%)。重慶立信會計師事務所